Xeno 背後蘊含的故事

穿越時空熱情的傳承 — Xeno 系列小號的演進史

第二章:從Schilke 的理念出發

1977 年,Yamaha 在銀座的 Atelier Tokyo 開設第一家管樂器門市。在接受美國 Schilke Music Products 兩年培訓後返回日本的 Kawasaki 被任命為門市的第一任經理。

第二章:從Schilke 的理念出發

Hiroo Okabe

Kawasaki 在工作室努力於滿足日本和國外樂手的需求時,1974 年 Hiroo Okabe加入Yamaha並且後來成為董事兼常務執行長,在總部從事設計工作。Okabe 在 Yamaha 的第四年擔任小號設計的主管,自大學時代以來就一直是該品牌的小號愛好者,他想創造可以廣受大家喜歡的樂器,並成為歷史悠久的樂器品牌。

該品牌是總部位於美國的優質小號製造商,也是許多頂尖樂手的選擇。Yamaha小號的基本結構是依據Schilke 小號所重新設計,從銅管的厚度乃至吹口管長度到主音管音柱都不盡相同。事實上 Schilke 對彼時市面上的小號(包括來自該品牌的小號)的不滿,促使他創辦自己的公司。

小號結構

Okabe 剛上任就開始負責型號的重新設計,並自初上任 來就持續擔任該職務,他建議在對知名的樂器進行透徹的研究後,進行大規模的結構改變。例如,Schilke 認為音高最為重要,這是 Yamaha 直到當時都未使用音柱的原因,然而當時 Okabe 建議改變這一點。「那時,除了準確的音高外,樂手也被品牌 不可思議的優美音色所吸引,而他們都希望可以擁有讓自己安心且放心使用的樂器。在此情況下,我們需要打造出他們想要的 ,藉以證明我們完全理解他們的需求。」 Okabe 解釋當時他的想法。

Okabe 正試圖背離 Yamaha 致力於維護的 Schilke 理念,而當時的 Kawasaki 都是從 Schilke而了解關於小號設計的全部知識。兩者無可避免會有所衝突。然而,Kawasaki 不時直接面對收到樂手的回應,於是逐漸開始接受 Okabe 的想法,因為他了解許多樂手確實希望樂器與該品牌 更型相似。這種感覺就像是背叛 Schilke 一樣,但他們知道需要傾聽樂手的意見,才能提升 Yamaha 的小號至全新的水準。一天一天過去,Kawasaki 對此愈發深信不疑。

1980 年,第一款「後 Schilke 式」原型宣告完成,Kawasaki和 Okabe 前往美國接受當地樂手的評估。原型樂器受到當地樂手的高度讚揚,他們很高興知道 Yamaha 正朝著新的開發方向前進。

Kawasaki 嘗試很多次,想告訴 Schilke 後 Schilke 式新款小號的開發情況,但是由於Schilke 受傷和其他無法預料的情況,因此無法確定時間,導致 Kawasaki 從未真正當面告知。但是,Schilke 很可能是聽到測試原型樂器的美國樂手傳出的消息,例如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小號首席 Adolph Herseth 或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小號首席 Armando Ghitalla。Schilke 不時會語重心長的對 Kawasaki 和 Okabe 說,「別走回頭路。」這個訊息背後隱藏的深意是,警告他們不要變成另一家老公司。

Hiroaki Imaoka

Schilke 在世的最後幾年不得不使用輪椅,但他仍繼續造訪日本並提供技術指導,直到 1981 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為止。Yamaha 的新方向與他的理念背道而馳,這可能在他心中產生一些矛盾,這一點可以透過與年輕的 Okabe 偶爾發生的摩擦進而證明,雖然後者對其他樂器的貢獻不言自明。然而,儘管 Schilke 在 Yamaha 仍居於主導地位,但 Okabe 仍堅持自己的信念,且從不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親眼目睹兩人互動的 Hiroaki Imaoka 堅稱,「即使他們的前進方向不同,他們的目標卻一致,就是朝著新的里程碑邁進。」Imaoka 仍自信的認為 Yamaha 小號的發展有了兩人強而有力的支持。

1982 年,發表全新的後 Schilke 式 的客製級小號。除採用「一體式喇叭口」外,所有新型號的關鍵組件都進行大規模設計變動,進而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並大幅提升整體品質。

Imaoka 從音樂學院畢業後,便開始在 Yamaha工作,並於 1980 年加入設計部門,讓他與 Okabe 共同負責公司的大規模小號型號重新改款設計。他解釋道:「後 Schilke 式型號的最大特點是增加支架部分。」這種支架讓樂器呈現出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圓滑且清晰的音色。Imaoka 繼續說道:「直到那刻為止,就算樂手的第一款樂器選擇 Yamaha,但也常常在吹奏技巧更精進後,購買其他品牌樂器,但是我認為隨著新型號的推出,這點開始慢慢改變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