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no 背後蘊含的故事
穿越時空熱情的傳承 — Xeno 系列小號的演進史
第三章:Xeno 系列的誕生
1978 年,在「New Custom」小號上市前,公司已開始嘗試啟動「重量型小號開發專案」,以滿足那些希望使用知名品牌樂器樂手的需求。而當時在 Atelier Tokyo 的 Kawasaki 收到洛杉磯愛樂樂團小號首席 Thomas Stevens 提出的請求。Stevens 的小號受損並進行復原後,對結果仍感到不滿意,於是請求 Yamaha 為其打造全新樂器。實際上品牌創始人是在 1961 年出售生產設備,並自此就持續存在品質問題,導致越來越多的樂手轉而向 Yamaha 尋求樂器的替代品。
為了滿足 Stevens 的要求讓 Kawasaki 和其他專案成員有機會,深入研究該品牌的樂器。他們不遺餘力進行詳細的尺寸測量並分析 材料(從美國進口到日本無法取得的 ),他們甚至前往紐約,與曾為該品牌打造小號口的工匠碰面。要打破與 Schilke 理想如此背道而馳的設計秘訣需要大量的時間,而 Kawasaki 1983 年重返 Yamaha 總部的設計部門後,仍與 Imaoka、原型技師 Masao Suzuki 以及 Okabe(之後接替 Kawasaki 在 Atelier Tokyo 的職務)繼續深入研究樂器。他們設計打造出數百個小號喇叭口,更不用說還有其他許多零件,他們最終找到影響音質的重要原因,同時透過反覆測試,深入了解金屬加工技術和小號喇叭口成形後的熱處理方法。
專案成員仍堅守開發崗位並將原型樂器寄給Stevens 進行測試,1988 年經過 10 年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製造出讓他滿意的小號。除了 Stevens 親口說出「你終於做到了」外,還有洛杉磯愛樂樂團的整個小號聲部改用 Yamaha 小號時,讓專案成員終於感覺辛勤的工作獲得了回報。就在那一刻,設計師的熱情終於開花結果。

左:Thomas Stevens 激動不已,成品終於問世(1988 年)
右:自那一刻起,他始終都是一名出色的 Yamaha 樂手(2018 年)
Yamaha 善用當時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於 1986年 在日本推出重量型型號 YTR-8335H。這也成為 Xeno系列 的前身。YTR-8335H 是 Yamaha 首款配備兩個音柱的型號,並可發出「堅固渾厚的音質」,但代價是一些樂手會在長時間使用後感到吃力。而這個代價讓樂手開始轉向他處尋找自己的專屬樂器,進而讓設計師們開始著手進行改造。
他們加速開發的過程,希望與紐約的樂手合作,而這些樂手也可能對銷售產生影響,這些樂手包括紐約愛樂樂團的 Philip Smith,他與 Stevens 一樣也在尋找替代品,大都會歌劇院樂團的 Mark Gould。這時候的 Kawasaki 重返美國,開始在紐約市新成立的 Yamaha Communication Center (YCC) 從事新一代的型號研究。
當時開發團隊的成員包括 YCC 的 Kawasaki、 東京 ateliers 的 Imaoka 和 Okabe 以及德國的 Suzuki 和 Shunichi Niwata,他於 1987 年被任命接替 Imaoka 在 Yamaha HQ 設計部門的職務。除了音柱外,團隊成員也開始逐一解決困擾樂手的許多問題。原型樂器通過歐洲、美洲和日本無數參與者的重複的測試和評估。成員們確信已經達到這些樂手的標準後,最終決定發布新款型號。

爵士樂手 Randy Brecker 在 YCC 對 Xeno 系列 進行最終評估(1988 年)
隨著期待已久的新型號的上市,Yamaha 銷售部門請求為新款樂器找到適合旗艦 的名稱。Kawasai 想知道是否有一個詞可以展現團隊對開發新 的熱情,於是從第一頁開始搜尋英文詞典。就在他快翻完字典時,他終於看到吸引他的詞:Xeno。這個詞的意思是「來自國外」,沒有任何詞彙可以更準確描述曾經面對的挑戰中,得到了許多來自國外音樂家的協助。因此 1990 年 Yamaha 首次推出由創作者們所選擇的名稱型號,來做為熱情的象徵。Xero 系列因而誕生。
從其開發史中我們可以知道,Xeno 的誕生來自設計師、樂手、原型樂器和製造人員以及工作室人員間獨特且有效的合作。其他製造商會由單一個人監督這四個職務的工作,但是 Yamaha 打造出的系統,將工作分配給設計師和工作室,並每間隔幾年就輪替一次。
工作室的樂手會實際參與 設計且工作室會虛心接受樂手的意見,讓設計師可以真正了解管樂器生產的精髓。此方式的開發乃是 Yamaha 對管樂器製造的真正創新所在,進而讓 Xeno 系列 成功順利呈現給大家。

Xeno YTR-8335U(S) 的目錄封面,其中包括重量型型號的型號